产融结合打好组合拳 标本兼治精准拔穷根——九台农商银行产业扶贫典型范例

时间:2022-04-21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多年来,九台农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从农村金融供给侧发力,主动担当,持续探索,按照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产融结合、精准施策的思路,从组建扶贫联盟、创新村集体组织形式、培育特色产业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多维帮扶体系,壮大集体经济,激发贫困村内生动力,初步形成了企业联动、金融支撑、产业培育、农户受益的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

  在聚合资源、搭建平台上下功夫

  精准扶贫要知实情,方能出实策。我行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九台茂林等10余个省级贫困村了解村情民意、分析贫困原因,理清工作思路。并到陕西袁家村、浙江省鲁家村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一方面,建立扶贫联盟。我们感到,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需要整合多方资源参与。为此,我行牵头成立吉林省金融商会扶贫联盟和九台商会农村产业扶贫联盟,有效整合资源、信息和技术,主动对接政府部门,紧密链接试点贫困村,构建联动帮扶、立体开发的扶贫机制。并与吉林农大、长春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邀请其作为技术指导部门。

  另一方面,成立实体公司。引导扶贫联盟中企业和贫困村集体,共同成立“股权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的九台茂林农工商公司等实体公司,采取公司化运营的方式,以解决贫困村有组织无实体、有意愿无门路、有资源无收益等现实难题。

  在产业培育、整村脱贫上想办法

  产业发展是“脱真贫,真脱贫”的关键。我们注重培育和引进市场主体,注重激发贫困村内生动力,注重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实现可持续稳定脱贫。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一是做好前瞻性规划。长春市九台区茂林村处于半山区,有农业资源和生态优势,但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为此,我们组织扶贫企业和村干部赴河南南街村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召开了发展集体经济座谈会,并利用休息日一次次的与村干部和村民对接座谈,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帮助研究制定绿色农业产业规划。二是实行公司化运营。在广泛动员、形成共识基础上,向茂林农工商公司提供贷款1000余万元,用于该公司流转茂林、庙岭两个村的土地561公顷,并积极联络吉林省农科院,引进良种和技术,规模种植黏甜玉米、高蛋白大豆、谷子、糜子、高粱等特色品种,当地村民即可获得明显高于市场价格的土地租金收入,还可通过在种植合作社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三是抓好品牌化推广。为实现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我们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利用加工河粮库和茂林村冷库等闲置资源,帮助公司开办食品厂、粘玉米加工厂和豆制品加工厂,申请注册“九商茂林”商标,并聘用当地村民进入工厂工作,加工忙季时每天可聘用近100人就地打工。已推出的冻玉米、鲜榨大豆油、豆制品、杂粮等系列产品,陆续在本土商超销售,得到了市场的初步认可。在帮扶九台茂林村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将试点推广到磐石市永丰村和东辽县双福村,帮助永丰村成立永丰惠民科技公司和永丰惠民种植合作社,按基准利率为合作社提供贷款340万元,流转土地200公顷,规模化种植优质水稻、高油大豆等特色品种。整合扶贫资金,支持永丰鲜榨大豆油、米业分装和永丰水库垂钓旅游项目。推动辽源金州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和双福村成立了农工商公司,支持其流转土地270公顷,并建设甜玉米加工厂。四是抓好以销定产。把茂林村、永丰村、双福村确定为我行员工福利采购基地,已定向采购了1000余万元的扶贫产品。

  引进生产加工项目。在我们不懈努力下,将东北袜业园的劳动密集型缝制项目引进茂林村。该企业在茂林村附近粮库建设了九台茂林缝制分厂,实现了当地近百名贫困人口离土不离乡式的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工资性收入可达到3万余元,达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缝制分厂二期工程土建部分也已完工,投产后可再安置200余人就业。同时,帮助永丰村也引进了东北袜业,成立了东北袜业永丰缝制分厂,并于2019年12月18日完成升级扩建,可放置机器100台,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兵积极与东北袜业以及镇、村干部沟通,帮助两个缝制分厂在春节后及时复工复产,生产疫情防控急需的防护口罩和一次性防护服。在茂林缝制分厂的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银行+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金融模式。帮助九台省级贫困村339个贫困户组成合作社,向合作社发放扶贫贷款用于购买设备,租赁给东北袜业园,区政府对扶贫贷款给予贴息。租金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每个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分红收入5000元。租赁期满后,由合作公司一次性偿还购买设备贷款。

  培育文化旅游产业。组织专家召开特色小镇建设座谈会,谋划以特色小镇和乡村旅游模式助力脱贫攻坚。目前正聘请专业公司,在九台茂林村、庙岭村规划设计“庙岭乐活园”项目。并借助粮库闲置场地、粮囤进行规划,打造“福满仓”满族文化主题公园。结合这两个项目实施,我们还计划利用土地增减挂钩和集体土地直接入市政策,在茂林、庙岭两个村试点推动农民集中上楼居住,打造新型农民社区。此外,挖掘整理贫困地区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组织编写《村落印记》一书,已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前,茂林、永丰、双福三个省级贫困村的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茂林村的集体收入已达到46万元,永丰村的集体收入已达到100万元。

  通过上述措施,着力探索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初步实现了三个转变,有效破解了三个瓶颈。一是在扶贫体系上,通过组建扶贫联盟,推动了单维扶贫向多维扶贫转变,解决了扶贫动力的问题。以扶贫联盟链接各方资源,千枪一孔,精准滴灌,发挥集聚效应。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引导,负责贷款贴息;银行研究金融产品,负责资金方案;企业经营管理,负责技术和市场。银行得利息,企业得效益,群众有分红,大家都有积极性;二是在扶贫路径上,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了救助扶贫向激发贫困村内生动力转变,解决了扶贫的可持续问题。很多扶贫方式都是输血,如果中断帮扶,一些贫困村民返贫可能性很大。我们通过输血与造血并重,无论是培育的特色产业还是引进的加工项目,都是有科学规划、有发展前景、有运营效益的,能够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在扶贫机制上,通过公司化运营,推动了一家一户式扶贫向整村脱贫转变,解决了扶贫主体的问题。我们探索的这种模式,村集体以集体资产入股,按股份比例分红,能够持续产生效益,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使贫困村逐步向小康村迈进。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rdzt/tpgj/fpfl/202103/t20210322_797379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

你问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