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改造的热情

时间:2022-04-21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如果可以自行选择,你最希望住在哪?”2020年初,市场调研机构凯度在德国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36%的德国人希望住在农村地区,这一选项得票率高居榜首。生活环境更好、邻里关系更近、生活成本更低……这些都是德国人愿意生活在农村的主要原因。据德国联邦农业部的数据,全德有约4700万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居家办公的普遍化和对开放空间的渴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搬到农村地区工作生活。

  为保持乡村吸引力、防止乡村衰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德国政府便开始推动系统性的乡村更新计划,通过提供补贴、贷款和担保等,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水平,保护乡村景观和自然环境。欧盟、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则从三个层面为乡村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据统计,2014—2020年间,欧盟农业农村发展基金平均每年为德国农村提供约13.5亿欧元(1欧元约合7.1元人民币)资金,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每年也为农村提供19亿欧元资金,以加大对农村综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伴随着德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地区也实现了现代化和城镇化。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发展,德国联邦经济部与各州政府合力推动乡村宽带建设,力争使高速互联网覆盖农村地区,不少地方的通信劣势得到弥补。在数字基建相对完善的地区,居家办公成为一种新趋势,这也使得乡村地区对于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在德国东北部的度假胜地吕根岛上,一项名为“海湾计划”的项目在当地乡村地区落地实施,吸引不少年轻的城市居民前往定居。“通过互联网,我可以在这里做和城里一样的工作。而且这里的生活成本更低,还能欣赏海景,这非常有益于在工作时发挥想象力。”一名初创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也需调动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其对农村建设的参与感、对农村生活的归属感。

  杜罗特村位于德国西部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人口只有不到600人。自上世纪90年代起,杜罗特村就参与到乡村更新计划中。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该村重新全面规划乡村布局,更新老旧建筑,打造街道景观,并为村民申请补贴,减轻年轻家庭的住房压力。得益于此,杜罗特村不仅成功留住本地青年,还吸引了一些城市青年来此定居,村子因此获得了德国甚至欧盟的多项奖励。前村长曼弗雷德·珀尔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现在村子里人口结构非常合理。30岁以下、30至60岁以及60岁以上人口各占约1/3,近年来新迁入的年轻家庭以及新生儿的数量都有了明显提升,现在还常有外地的年轻人来村中找房呢。”

  总结成功经验,珀尔说,杜罗特村的每一份更新改造计划都征求了全体村民的意见,代表了集体诉求。他举例说,在处理村中心废弃旧谷仓时,年轻的村民提出可以对其翻新、扩建、美化,在大家的参与下,谷仓被改造为年轻人喜欢的公共空间。在翻新村里房屋的过程中,村民们通过乡村更新计划,获得了建筑师、工程师、税务师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使得房屋改造项目非常成功,这些都极大激发了大家进一步参与乡村改造的热情。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xyyw/gjyw/202203/t20220307_84071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

你问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