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春季小麦肥水管理的通知

时间:2023-03-01     来源: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各有关市(区)农技中心(土肥站):

  春季是小麦苗情转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段,也是肥水技术管理的关键时期。按照全省小麦苗情会商会相关要求,为切实加强春季小麦肥水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准确把握墒情、苗情状况

  去年我省小麦播种前后出现秋淋天气,低温寡照、降水偏多,部分地区小麦播期稍有推迟;后期降水偏少,10-12月小麦田块(0-40cm)土壤墒情整体适宜。今年1月渭北、关中局地旱象露头,2月上旬旱情加重。2月中旬以来全省出现大范围、5mm以上的有效降水,墒情状况得到改善,旱情基本解除。秋播前后底墒充足,播种出苗好,部分地区因抢墒早播,加之播后天气晴暖,导致群体大、麦苗生长过快,出现部分旺长麦田。今年我省小麦整体苗情是一、二类苗占比稍高于常年,三类苗较常年有所减少,稠旺苗略有减少。

  虽然当前全省土壤墒情整体适宜,苗情整体好于去年,次于常年,但个别县区部分麦田仍存在旱情、冻害、旺长等问题。依据我省往年春季气候规律,干旱、“倒春寒”等发生的可能性大。因此,做好春季小麦肥水管理,对保障小麦稳产丰产意义重大。

  二、科学开展小麦春季肥水管理

  小麦春季肥水管理坚持“分类施策、因墒灌溉、防寒防冻”的原则,以“促弱转壮、稳产丰产”为目标,扎实开展。

  (一)分类施策。灌区小麦:一类苗氮肥后移,在拔节期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8-10公斤;二类苗返青期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6-8公斤,拔节期结合灌水或降雨亩追施尿素5-6公斤;三类苗返青期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5-6公斤,磷酸二铵8-10公斤,拔节期结合灌水或降雨亩追施尿素7-10公斤。对稠旺苗,返青至拔节前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旱地小麦:一二类苗结合降水亩追施尿素5-6公斤,三类苗利用降水时节亩追施尿素7-8公斤、拔节期亩追施尿素5-6公斤。缺微肥田块:对关中灌区缺锌麦田,在拔节至开花期叶面喷施锌肥1-2次,亩喷施水量为30-40公斤,浓度0.2-0.4%。对陕南稻麦复种区缺硼麦田,在拔节至开花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含硼微肥1-2次,亩喷施水量40-50公斤,浓度0.1-0.2%。

  (二)因墒灌溉。小麦返青后需水量增加,拔节期至扬花期为小麦需水的高峰期,孕穗期是需水临界期。当0-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返青期低于60%、拔节孕穗期低于70%、抽穗扬花期低于65%应及时适量补灌。大力推广“小白龙”软管输水浇灌+小畦或窄畦灌溉、微喷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其中返青、拔节期一二类苗小畦或窄畦灌溉50-60方/亩,微喷灌、喷灌25-30方/亩;三类苗小畦或窄畦灌溉60-70方/亩,微喷灌、喷灌30-35方/亩。孕穗期地面灌溉35-40方/亩。

  (三)防寒防冻。春季气温不稳,“倒春寒”时有发生。一是避免小麦受寒受冻。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遇气温急剧下降时,可在日气温不低于3℃灌水20-30方/亩,以增加耕层土壤热量储备,防止地温急剧下降。二是如已发生冻害,及时调查幼苗幼穗受冻情况,通过追施氮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植物营养调节剂等措施,分类施肥补救,促进其尽快恢复生长。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管理。各市土肥技术部门,要成立小麦肥水管理技术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及时掌握墒情、苗情状况。要深入基层,以新型经营主体和种植大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指导落实肥水管理技术要点,促进弱苗转壮,为全力夺取小麦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强化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明白纸或现场观摩等方式做好肥水管理技术宣传培训,扩大影响面,提高农户对科学施肥灌溉技术的认知度,营造春季小麦肥水技术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资料收集上报。做好春季小麦肥水管理技术推广应用典型案例收集工作,包括图片、文字、影像、技术模式等资料,在小麦春管结束后及时上报省站土壤肥料科(tfzhzjsk@163.com)。

  

  

  

  

   陕西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

   2023年2月17日

  

  

  关于加强春季小麦肥水管理的通知.pdf

  

  


原文链接:http://nynct.shaanxi.gov.cn/www/gdhb/20230217/981642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

你问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