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703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2-04-21     来源:农业农村部     作者:佚名

  C1

  同意对外公开

  

  王银香等6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发展中土壤质量保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支持各地建设土壤质量档案室

  2018年起,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启动国家耕地土壤样品库建设工作。目前已采集与制作了120个土壤标本、600个不同层次土壤样品,基本涵盖了我国所有土类、全部耕地土壤亚类。同时,山东、江苏、贵州、湖南等地也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了相关工作。江苏省扬州市“土壤档案馆”保存了江苏省的200多个土种样品,最早的土壤样品甚至已经保存了30余年。贵州省2017年启动了全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调查了贵州耕地土壤营养元素和环境元素含量及分布,建成了“土壤档案馆”,保存了贵州88个县(市、区)近47万件土壤样品。2020年,湖南省启动了土壤样品保存库及配套工程项目,拟建设一个层级目标明确、土壤类型完整、功能各有侧重的国家耕地土壤样品库体系。

  下一步,我部将组织有关单位,深入研究大范围建立土壤质量档案的可行性,探索研究土壤档案室的建设标准、技术规范等。同时,支持各地及有关科教研单位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探索构建土壤档案室,强化耕地质量提升基础性工作。

  二、关于对土地质量进行跟踪监测,对农业投入品进行备案

  2015年,我部印发《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指导各地持续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不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监测评价制度不断完善。2016年,推动出台《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规范耕地质量监测评价工作。加快构建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现已建成国家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1344个,省、市、县监测点1.8万个。先后开展2轮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并以部公报形式发布2014年、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二是化肥农药用量显著减少。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农用化肥用量从2015年6022.6万吨减少到2019年5403.6万吨(折纯),减幅10.3%。据全国植保专业统计,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农药使用量从2015年29.99万吨减少到2019年26.29万吨(折纯),减幅12.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农药实物量比2015年减少16%。三是探索投入品管理新机制。积极指导地方开展农业投入品管理创新。2020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的实施意见》,拓展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路径,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全过程管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对耕地质量影响的监测,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成果在指导耕地质量建设中的应用。同时,以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宣传,普及科学施肥用药知识,引导农业生产者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观念,营造耕地质量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关于发展农牧结合模式,科学推进“两减一增”

  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以地定畜、种养匹配、就地就近、科学还田的原则,加快构建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新格局。一是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296亿元实施整县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支持723个县提升粪污利用能力,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超过75%。二是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86.5亿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支持674个县,以点带面提升秸秆利用能力,推动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7%。三是启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2021年开始,在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支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对试点县的支持原则上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打通种养循环堵点,示范推广农牧结合有效模式。

  下一步,我部将紧紧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以推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以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促进种养主体有效对接,探索构建用地养地新机制,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

  感谢对我部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

  010–59191280

  农业农村部

  2021年9月3日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govpublic/ntjsgls/202109/t20210928_637843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

你问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