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电商扶贫高效模式助力农村电商产业创收

时间:2022-04-21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作者:佚名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农村电商作为促农增收、助农脱贫的重要战略之举,通过加快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农民电商意识,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为新农村提供源源不断的商机。2015年我市被商务部、财政部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截至目前,共培育电商镇2个、电商村6个。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7年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65亿元,同比增长21.86%;2018年实现2.27亿元,同比增长37.29%;2019实现2.92亿元,同比增长28.65%;截至2019年底,全市网商数量达4994家,微商数量近万个。

   一、推出政策“组合拳”为新农村电商发展提速

   (一)倾力推出系列扶持政策,激活农产品电商发展动力

  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策略,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电子商务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敦化市农村电商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敦化市电商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在资金、人才、技术,园区建设、物流配送、溯源设施,项目对接、人员培训、展示推介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传统企业转型经营,激发农产品主体电商创业热情。同时,系统性开展电商培训,几年来,电商培训累计达3万余人次,极大缓解了电商人才紧缺问题。与阿里巴巴、京东、开犁网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累计上线各类农产品达200余个。为进一步拓展本地农特产品上行渠道,近年来,我市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各地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为我市农产品在全国开辟了全新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2019年6月份,组织了20多家企业,200多种优质产品参加与宁波象山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对接的展销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二)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为农村电商发展减轻物流压力

   大力推行物流进村,针对多数乡村交通不便、物流成本过高的情况,开展农资物流进村行动。2016年,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评审选出邮政、供销家电、百货大楼及中邮大远四家物流企业负责全市东南西北四个区域物流进村工作,解决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为了进一步畅通农产品上行下行双向流通渠道,2018年初敦化市仓储物流分拨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致力于规范全市快递行业,整合物流资源,减轻农村物流压力。分拨中心共整合了德邦、韵达、圆通和中通4家快递企业入驻仓储物流分拨中心。2019仓储物流分拨中心共处理邮件274.5万件,其中发出邮件103.5万件,收入邮件171万件;接转农村邮件共计58.2万件。分拨中心下设三条邮路,三台箱车每天往返16个乡镇,日行程536公里。目前,已实现全市16个乡镇、303个行政村,快递包裹72小时配送到位服务。

   (三)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为农产品电商创业者提供空间

   以村部、农村小卖部等人流密集场所为阵地,采取“一室多能、一室多用”方式,建设集网络代购、快递分发、产品收购于一体的“电商服务站”。目前,全市已建成24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以此辐射带动农户开更多的网店,助农增收。2017年,通过240家开犁网服务站,农资、化肥销售额达475万元,销量达到1827余吨;2018年农资销售额达479.2万元,销售量1905吨;2019农资销售达325万元,销售量1222吨。

   二、创新电商发展高效模式,培植线上农产品电商群

  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依托农产品优势资源,培育电商产业链,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电商群。

   (一)“电商+企业+农村”模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敦化市秋梨沟镇,素有“吉林省黑木耳之乡”的美誉,他们推广的棚室吊袋木耳栽培方式独特,既有矿泉滋养,又是富硒木耳,网销量很大。电商龙头企业农丰工贸有限公司建设了全市最大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带动200多家农户加入食用菌合作社,解决了周边100多名农民就业,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入社农民人均增收3万元,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秋梨沟镇另一个主打产品大煎饼的经销企业华惠盛禾煎饼公司,吸纳当地农户组成专业合作社,农民员工兼职月收入3500元。“小产品”形成了“大产业”,让农民尝到了农村电商发展的甜头。

  2019年,按照省厅对电商扶贫工作任务的要求,积极鼓励支持电商企业、农村合作社与贫困村结对帮扶,充分发挥企业在模式创新、品牌塑造及渠道拓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贫困村实际,做到因材施教、精准发力,带动贫困村的电商发展,目前我市已促成结对企业5家,达成结对意向的建档立卡贫困村24个,已签订帮扶协议的有14对。敦化市华力对外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积极与雁鸣湖镇腰店村和大沟村建立了产销关系,去年从这两个村收购大豆300吨以上,村民销售大豆收入100多万元;敦化市森达茂林人参合作社去年从青沟子乡凤凰店村和双顶子村收购人参10万斤以上,两个村农民种植人参收入至少300多万。

   (二)“电商+社区服务+‘开心农场’”模式,实现农村绿色小农场与社区居民在线互动

  敦化众成物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惠万家”智慧社区平台,探索居民网上商城购物体验,通过手机APP登录网上商城,购买农村的笨猪肉、土鸡蛋、有机大米、无公害果蔬;同时,开辟了网上“农家菜园”,将敦化市周边村民自家菜园出租,通过物联网设备提供“菜田保姆”服务,替农民监测土壤成分、手机控制灌溉、施肥、补光等,并全程直播,小区居民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在线观看租种菜园蔬菜种植、管理、生长情况,被小区居民誉为“智慧菜地”“开心农场”。出租菜园的村民,1亩地年收入4620元,1公顷菜地年收入46200元,比普通地块收益要高得多,带动农民就业300余人。

   (三)“电商+旅游+农产品销售”模式,线上推出旅游项目,线下带动农产品快销

  雁鸣湖小山村依托青山绿水环境优势,采取村集体合作社与专业旅游公司合作方式,通过线上推介,吸引周边及各地游客体验乡村游。全村民宿可同时容纳游客400余人住宿,700余人就餐,游客人数达到30多万人。“吃在小山、玩在农村、住在湖畔、购自田园”的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玫瑰花饼、雁鸣湖鱼肉饺子等农产品小吃成为游客百品不厌的美食。小山村农民角色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村集体合作社将农民各家土地进行承包,做起了休闲谷、采摘园等项目,农民收益也从原来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变为“土地承包收益+合作社工作收益+合作社股权收益”,小山村人均收入达16000元,成为敦化的富裕村。如今的小山村,享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明村等称号,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

   三、创建“一县一品·电商助农”示范基地 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

   延边宝利祥蜂业股份有限公司,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在宝马林场、兴隆林场、光明林场及红石林场建有蜂蜜生产基地。2018年企业从农村收购椴树蜂蜜2400吨,企业发展至今,对我市农村的养蜂产业发挥作用巨大,为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椴树蜂蜜是延边地区特有的蜜种,2019年6月初,借助全国领先社交电商平台——贝店的“一县一品”项目,延边宝利祥蜂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椴树蜂蜜成功入驻贝店,由平台负责产品把控及售卖,企业负责椴树蜂蜜加工生产,合力打造我市地域和蜂蜜特色,提升我市椴树蜂蜜产业规模,带动本地农户参与蜂蜜养殖,对我市蜂蜜加工以及养殖贫困户,起到增收致富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推行农产品溯源主打“安全牌”

   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不仅仅是贴个标签就能被认可,为了打消网购者对本地农产品的疑虑,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了两个平台。

   (一)搭建农产品标准化平台

   针对一些农产品作为初级品只能零卖不成规模不能网售的问题,积极引导农村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销售,生产加工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严把“三品一标”关,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线建设。2016年,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建设,帮助黑木耳、大煎饼等产业新增品牌近十多个,新增标准化生产线近10条,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信誉度,不仅在国内热销,还走向了国际市场。

   (二)搭建质量安全溯源平台

   同时,帮助农村龙头企业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现已帮助敖东健康科技公司、敦化农丰工贸有限公司、吉林紫鑫药业等企业的人参和木耳进行产品溯源,把农产品“从头到尾”管起来,准予使用当地政府背书,带动全市从初级农产品销售向品牌化、标准化、网货化、可追溯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尽管我市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学习借鉴各地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思路,创新举措,加快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引导扶持农村电商创业,助推农民增收致富,让农村电商成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rdzt/tpgj/fpfl/202102/t20210202_793354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

你问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