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新“稻”路 2024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路演-水稻专场活动举行

时间:2024-12-31     来源: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作者:佚名

  

  

    □记者曹佳慧

    近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新‘稻’路”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路演-水稻成果专场活动举行。

    活动现场发布“广谱抗稻瘟病基因挖掘与分子育种应用”“健康营养,从‘优糖’开始——优糖米菌菇代餐粉”“水稻品种基因型评估体系”等10项优秀科研成果及“智能水稻叶龄仪研发”“杂草AI识别、标定及水稻田机器人探测病虫害需求”等2项企业技术需求。现场还进行了粳稻不育系“申22A”品种权转让、优质水稻品种“沪香软450”十五年独占使用许可(全国)、优质粳稻新品系“沪稻香软217”冠名权及十五年独占使用许可、节水抗旱稻科普作品《大稻自然》成果转化的签约仪式。

    此外,优质软米品种“沪软1212”“太安1号”以及优糖稻系列产品优糖稻超米宝、优糖稻胚芽米等产品亮相会场,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多通道田间温室气体通量自动监测系统、马拉松缓释掺混肥料、先正达稻飞虱杀虫剂以及多光谱无人机自动机场等成果,向与会人员生动展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委围绕科技服务,组织开展了食用菌、花卉、畜牧等30余场成果路演活动,推动了一大批优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接下来,将继续按照国家和本市总体战略部署要求,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速推进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开辟农业科技创新“新赛道”,培育农业领域“核爆点”,并充分利用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规模优势和外溢效应,发挥其在创新企业、基础科研、专业人才和金融资本等方面的集聚优势。通过搭建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协同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让优秀的农业科技成果乘风而上,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落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让上海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示范区,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推动力。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有关决策部署,“十四五”以来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3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37项。在水稻领域,“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打破了全国农业领域在此奖项上连续八年的沉寂,培育的节水抗旱稻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并在“一带一路”国家示范推广,产生了显著的国际影响。“杂交粳稻申恢26系列新品种选育与应用”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系列新品种聚合了高产、耐冷、抗稻瘟病等优良基因,被同行单位广泛引种。“申优28”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确定为2024年度十大超级稻品种之一,也是本市第一个超级稻品种。本市优质稻米品种良种覆盖率90%以上,机械化率98%以上,农机农艺水平及地产大米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沪软1212”等多个品种相继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这些成果,为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原文链接:https://nyncw.sh.gov.cn/mtbd/20241225/fa5d6f20495141eeb00232c0ee6e93d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

你问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