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加减法”,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

时间:2024-12-11     来源:本网     作者:澜沧县 张越

入组入户宣传国家政策方针,在田间地头调节群众矛盾纠纷……基层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要做好“加减法”,减去的是形式主义痼疾,加上的应该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切实践行,为基层减负赋能增效。

“减”流程,“加”效率,为基层减负。公章旅行、批文难求,在部分百姓心目中,与履行特定职能的一些政府部门打交道,是件让人头疼而纠结的事情。只有最大程度地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才能真正为基层减负、提升行政效率、减轻百姓负担。要与时俱进地加强制度创新,改革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僵化机制、陈旧做法,要进行既要广度还要深度的科学分析,让政策文件落地,具有可操作性;要擅于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创造真理。

“减”形式,“促”实干,为基层赋能。“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能够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服务群众。”谋事创业,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要杜绝形式主义,把实干作为长真才的根本途径,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在工作中真刀真枪、苦干实干,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层层历练和摔打中经风雨、见世面、强本领,努力成为能担重任的大用之才。

“减”口号,“兴”调研,为基层增效。“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深入一线,走进群众问计问需,才能找到各种“疑难杂症”的对症办法。要严格工作纪律,彰显务实作风,不要排场,去掉不必要的繁文缛节,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调研。要坚持问题导向,从浅层次到深层次找准根源和症结,从局部到整体研究破难解困的方法,于细微之处思考,于共性之处比较,去芜存菁,逐一梳理,不仅要“调之有方”,更要“研之有效”。

基层减负,绝不是减担当、减作为,减负的核心要义,在于“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更多用于干事创业、推动发展。减负之后,轻装上阵,摆脱不必要的束缚制约,不怕“趟浑水”、过“雷区”、啃“骨头”、主动担当、奋发有为、更多作为。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

你问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