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农牧局多措并举抓好备春耕

时间:2022-04-21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     作者:佚名

  

  春耕备播正当时,不误农时不负春。入春以来,通辽市农牧系统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认真落实春耕备耕措施,扎实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为确保全市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抓组织发动。市农牧局召开了全市农牧系统重点工作调度会、扩种大豆油料重点工作会等一系列会议,安排部署大豆扩种、安全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和种业发展等相关工作,并成立扩种大豆油料专班、大豆油料扩种机具装备保障专班、农牧业重点产业链推进组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推进组等推动全市农牧业春季生产各项工作,确保春耕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二是坚持抓农资调供。根据春耕种植实际需求,市农牧系统积极协调筹备物资,充分满足农牧民生产需求。截至4月上旬,全市综合平均农资到户率80%左右。预计主要农作物玉米的总需种量2980万公斤,现库存种子量约2950万公斤。全市底肥、追肥总计约需55万吨,其中春播化肥总用量约32.67万吨,目前全市已购肥料约30万吨,占春播用量的91.8%。全市春耕生产农药总需求量约1948吨,目前库存约1150吨,占总需求量的59%。全市可投入生产的拖拉机17.3万台,培训农机手2747人,检修农机具17.3万台,全力保障春耕生产需求。

  三是坚持抓政策落实。充分利用现有农牧业补贴政策和各类项目资金,农机购置补贴、绿色高质高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高素质农牧民培育、玉米螟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社会化服务、耕地轮作、良种良法、深松深翻等项目资金集中向粮食生产倾斜。截至目前,全市已下达耕地地力补贴资金115406万元,下达种植业良法资金609万元,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006万元。

  四是坚持抓项目推进。市农牧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实行日报告、旬调度、月通报制度,对项目重叠、资金支付率低、项目进展慢等突出问题,安排专人盯办,加强调度频率,推动项目如期完成。截至目前,2019年项目建设任务200万亩,通过验收并上图入库面积129.66万亩;剩余70.34万亩计划4月30日前完成整改并上图入库。2020年项目建设任务17.37万亩,已完工15.89万亩,计划5月15日前完成全部上图入库工作。2021年项目20万亩建设任务正在有序进行工程建设,计划5月30日前完成上图入库。2022年12万亩旱作高标准农田项目已完成施工招标,计划近期开工。

  五是坚持抓农资打假。在全市范围启动 “绿剑行动”暨“护农打假保春耕百日行动”,对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保证农资质量安全,农资市场井然有序。

  六是坚持抓技术培训。继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大等11家科研院校的合作,成立由国内和自治区知名农业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建立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工作站,计划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由推广、土肥、种子、植保、农机等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包联服务团队,分别包联各旗县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指导服务,确保各项关键技术应用到位。印发了《2022年农牧业科技培训方案》,全市农牧系统成立了由100余位技术人员组成的讲师团,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培训,已举办培训班459期,完成粮食关键生产技术师资培训班231人,培训技术人员1314人,培训新型经营主体2163人,培训农牧民4.7万人。邀请中国农科院专家教授在各旗县巡回开展节水增粮、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培训。发放《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7000余本,各类技术挂图2000余份。累计制作“三分钟农视”短技术视频380期,累计浏览量400万次。

  


原文链接:http://nmt.nmg.gov.cn/xw/msdt/tl/202204/t20220414_203799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资讯发布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舆情中心 政讯通•全国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中心

你问我答